“二战”法语诗叶(之一)
这里是艾吕雅和阿拉贡的几首诗,均以战争为主题,写于二战期间。由我翻译。 曾发表在《青海湖》杂志2015年第11期上。 自由 保尔·艾吕雅 在我的学生练习簿上 在我的课桌和树木上 在沙土上在积雪上 我写下你的名字 在所有读完的书页上 在所有空白的书页上 石头鲜血纸张或灰烬 我写下你的名字 在金色的形象上 在战士的武器上 在国王的冠冕上 我写下你的名字 在丛林和荒漠上 在鸟巢上在染料木上...
View Article巴特和罗伯-格里耶关系絮语
这是我2015年6月27日在北外举行的“纪念罗兰·巴特诞生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”上的发言提纲。 (巴特和罗伯-格里耶一起在某个研讨会上) 阿兰·罗伯-格里耶的文章《我为什么喜欢巴特》(上为英语版,下为法语版) 罗兰·巴特和阿兰·罗伯-格里耶之间关系的絮语...
View Article釆桐一路读柳公——为《柳鸣九文集》首发式而写
釆桐一路读柳公 近日,《柳鸣九文集》(15卷)北京首发式暨学术座谈会召开。以下为我的书面发言稿: 我从70年代末上大学起,就得知柳鸣九先生大名,记得当时柳先生的作品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有《法国文学史》和《萨特研究》。前者当做教科书来读,后者当做文化新思潮来读。...
View Article余中先广州讲座
本人应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文化系的邀请,将于10月27日在广州大学做学术讲座活动;大致计划如下: 10月27日上午,与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文化系法语的师生座谈,以“你准备好了做文学翻译吗?”为题,谈如何学习做文学翻译。 10月27日下午,为外国语学院的教师、研究生做讲座,题为“十八世纪的法国文学——启蒙文学对我们的意义”...
View Article先翻译,再研究
这是我2015年11月7如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的法语文学翻译座谈会上发言的底稿。会议时间紧凑,没有能尽情言说。只是谈了谈关键之点。这里发出文章的全文。以期与文学翻译爱好者交流。第一幅照片为会议参与者的合影。 先翻译,再研究 余中先 我的文学翻译工作,大致是从三十年前开始的。 三十年前,我考上了北京大学法语文学的硕士研究生,决定从此毕生从事法国文学的研究。...
View Article伊斯梅尔·卡达莱小说《金字塔》汉译本序
阿尔巴尼亚作家伊斯梅尔·卡达莱小说《金字塔》汉译本已经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,余中先译。 出版社同时还推出了他的另两本小说《雨鼓》和《H档案》 以下是我作为译者写的《金字塔》的译本序: 为译文写序言,是出版社的规矩,也是我自己作为译者要做的一份份内工作。 《金字塔》不能例外。...
View Article塞利纳小说《死缓》汉译本序
一部现代意义上的都市游荡小说 余中先 一 路易-费迪南·塞利纳(Louis-Ferdinand Céline) 实在是一位怪才,是法国20世纪文学史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一位作家。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绕过去绕不过去的问题,主要由于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“反犹思想”以及“与纳粹德国合作”的嫌疑身份。2011年塞利纳逝世50周年之际,他的名字也因为遭人抗议而被撤出法国《2011年度国家庆典名录》。...
View Article我在厦大:厦大散记(之一)
厦大散记(之一) 余中先 四季花开花落。 在厦大,四季如春。人们总是说;春天般的温暖,夏天一样的火热,秋风扫落叶,严冬最冷酷。但在厦大,春天倒是温暖,夏天却总湿热。没有强劲的秋风,遍扫落叶一片。冬天却也不冷,总见树叶绿绿,依然有花开花落。...
View Article法国小说《逆流》(若利斯·卡尔·于斯曼作品)终于出版
终于从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编辑那里得到了小说《逆流》的样书。我翻译的法国小说《逆流》终于出版了。 记得翻译工作开始于2009年,2011年交稿给出版社,我忙碌了两年多。他们编辑了四年多,比我的翻译时间还长。可见这本书的“难产”。 见作品终于诞生(不管是顺产还是难产),我还是很高兴。在于发一下我自己为它写的中译本序言: (《逆流》中译本封面) (作者肖像) (作家漫画肖像)...
View Article厦大散记——我在厦门大学(二稿))
四季花开花落。 在厦大,四季如春。人们总是说;春天般的温暖,夏天一样的火热,秋风扫落叶,严冬最冷酷。但在厦大,春天倒是温暖,夏天却总湿热。没有强劲的秋风,遍扫落叶一片。冬天却也不冷,总见树叶绿绿,依然有花开花落。 二三月份,炮仗花就开了,凌云区那边的山墙上,黄花怒放,一鞭一鞭的,那叫一个蓬蓬勃勃,轰轰烈烈。...
View Article辽宁盘锦红海滩——到了秋天满海滩变成了一片红色
前几天去了辽宁的盘锦红海滩、 所谓红海滩,是因为海涂上的一大片碱蓬草到秋天变得颜色越来越红。 以下为“搜狗百科”上关于碱蓬草的几段文字: 碱蓬草土名又称为“盐荒菜”、“荒碱菜”,光从名称上就感到有种苦楚的味道。碱蓬在六十年代的“瓜菜代”时期,还是救命菜。大苇塘中早有“人进苇塘,驴进碾房”的民谣,苇塘中不打粮,人们长期过着单调贫苦的渔猎生活,而挨饿年代...
View Article布阿莱姆·桑萨尔法语小说《2084》译后……记
布阿莱姆·桑萨尔《2084》:2084,如此的世界末日 文章已刊载在《文艺报》2016年10月17日 布阿莱姆·桑萨尔 桑萨尔其人 布阿莱姆·桑萨尔 (Boualem Sansal,1949—)是阿尔及利亚法语作家。他生于乌阿色尼斯山区小村庄泰尼埃-艾尔-哈德,现居住在首都阿尔及尔附近的布迈德斯城。...
View Article中学生活散记——为毕业46年后再相聚而作
那时候,我们的中学生活,只有两年初中,1968年秋季开始,1970年秋季结束。当时叫做“复课闹革命”,因为在此前,有过停课阶段,而且长达两年:1966年到1968夏天,那个时期叫“停课闹革命”。领袖叫停课便停课,领袖叫复课便复课呗。当然,那年月,效实中学也不叫效实中学,是为宁波五中。 那时候,不叫班级,叫排。学的是军队的编制。第一年叫十四排,第二年改为二连六排。...
View Article转载:《南方都市报》书讯:反乌托邦小说《2084》翻译出版
致敬乔治·奥威尔《1984》 反乌托邦小说《2084》翻译出版 来源:南方都市报 2017年02月16日 版次:GB07 作者:黄茜 南都讯 记者黄茜发自北京 特朗普入主白宫后,以《1984》、《美丽新世界》、《不会发生在这里》、《使女的故事》等为代表的反乌托邦小说在美国销量飙升,奥威尔的《1984》一度跃居美国亚马逊网站畅销书榜榜首。...
View Article国家图书馆讲座——法国新小说如何来到中国——我译新小说
#国图开讲##“在文字间穿行”翻译家系列讲坛#【法国新小说如何来到中国——我译新小说】主讲人:余中先,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,《世界文学》前主编,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;时间:2017年6月24日(周六)...
View Article傅雷的认真与较真
这篇文章已经发表在2017年8月2日的《光明日报》上。发表时,结尾部分有所删节,原因是谈到了“反右”和“文革”。这里,我用红颜色标明有所修改和删节的部分: (此为出报之前的大样,后有所删节!!) 傅雷的认真与较真 余中先 翻译家傅雷是很认真的一个人,甚至可以说是很较真的一个人,此乃性格使然。无论对翻译事业,对国家命运,对政治局势,对己,对友,对家人,傅雷都很认真,也很较真。...
View Article我的高考日记
(本文原载《传记文学》2017年10月号) 翻看我四十年前的日记,参加高考的全过程又历历在目。这是一段历史,里面什么样的滋味好像都有。青春、理想、奋斗、迷惘、彷徨……什么都有过。 这里,把它们摘录出来。特别说明,并没有增一个字,同时却删除了与高考无关的部分(用[……]表示)。 另外,要强调的是:那时,还没有使用“高考”一词。 一 报考...
View Article夏加尔《我的生活》再版
近日收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寄来的样书《我的生活》。是我十多年前翻译的,当时已经出过一个版本。这次应该是再版。感谢十月文艺出版社的编辑。下面发一遍我当年写的中文本序言: 马克·夏加尔(Marc Chagall, 1887-1985)的身份多样:俄罗斯人,法国国籍,出身于犹太人家庭,家乡维捷布斯克现在是白俄罗斯的城市。...
View Article余中先:文学世界里的行者
余中先:文学世界里的行者 记者江红撰写 原载《传记文学》2018年第一期 余中先,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研究所研究员,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,傅雷翻译奖评委,原《世界文学》主编,2014年退休后受聘为厦门大学讲座教授。 (1988年,在巴黎的巴尔扎克故居) 一...
View Article法国小说《女大厨》中译本序言
小说《女大厨》译者序言 (2017年“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”于2018年4月13日在北京颁奖。获奖作品共有四部,分别为德国作家博多·基尔希霍夫的《遇见》,法国作家玛丽·恩迪亚耶的《女大厨》,阿根廷作家爱德华多·萨切里的《电厂之夜》,意大利作家达契亚·玛拉依妮的《小女孩与幻梦者》。其中的《女大厨》是我翻译的。) (在此特发这一片译本序)...
View Article